紀錄片《吐魯番往事》11月17日開播,以精品影像講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歷史故事
在語文課本和《西游記》里出現的吐魯番,歷史上原來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橋頭堡和戰略基地,同時也是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平臺和跳板、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紀錄片《吐魯番往事》釋出宣傳片正式官宣定檔,將于11月17日至20日22:00在湖南衛視、芒果TV播出,一場跨越時空、文化交融的歷史之旅即將啟程。

《吐魯番往事》以四集篇幅循著歷史脈絡展開敘事,每集25分鐘,分別講述漢代西域長史班勇、唐朝僧人玄奘、邊塞詩人岑參、清朝時期吐魯番領袖額敏與吐魯番這片土地的傳奇故事,以及自新疆歷史上首次設省以來湖南人與吐魯番人延續至今的深厚情誼。該紀錄片由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湖南衛視、芒果TV出品并攝制,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工作隊與中共吐魯番市委宣傳部特別支持。
精品影像重構有溫度的歷史現場
“吐魯番會有多少種色彩?”《吐魯番往事》釋出的宣傳片以紅、金、藍、綠四種吐魯番的顏色,串聯起每一集主人公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歷史印記,歷史上真實的吐魯番被逐漸還原在公眾面前。

“紅”是班勇屯田戍邊,為漢王朝第三次打通西域的新生;“金”是唐朝玄奘與高昌國國王麹文泰的相遇,閃耀于絲路的智識之光;“藍”是邊塞詩人岑參筆下浸染家國情懷的詩興,在邊塞烽煙與市井煙火中回蕩;“綠”則是清朝額敏守護家園、報效中央的堅定信念,讓綠洲生生不息。四色交織,共同勾勒出吐魯番與家國血脈相連的壯麗畫卷。

為重構歷史現場的溫度與質感,紀錄片創制團隊深度貼合吐魯番的地域氣質,定制兼容吐魯番人文溫度與自然壯闊的美學系統。團隊在拍攝過程中,以考古資料為藍本,聯合多位歷史領域專家學者,結合繪畫特效,還原班勇在吐魯番“一手抓軍事、一手抓屯田”的歷史場景、玄奘與麹文泰在高昌國論經片段、岑參與詩友秉燭夜話的驛站市集,以及額敏帶著族人離開家鄉又重回故土的曲折過程。

片中電影級空鏡將西域的雄渾與細膩盡數定格。暮色里交河城的剪影、風沙掠過紅河谷的紋路、蒼翠綠洲孕育出的珍貴溫潤、報恩塔于晨光暮色中的光影變幻……鏡頭在宏大的西域地貌中捕捉到動人的生命質感,讓雄渾的戈壁、蒼涼的古城與細膩的草木、溫潤的人文痕跡相融共生。
影像,承載著歷史溫度,跨越兩千年時光,將沙漠中的古城、文書里的故事、人物心中的信念一一呈現,引領公眾進入文明交匯、波瀾壯闊的吐魯番往事,觸摸那些藏在歷史遺址、風土人情里的文化根脈。

歷史為鏡見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
歷史敘事,其深層價值在于與當代對話。《吐魯番往事》意欲從數千年文明交融中,梳理出中華文明治理邊疆的智慧脈絡,呈現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
片中回溯了班勇 “以農養兵” 的屯田智慧,唐代安西都護府統轄西域的制度建樹,清代額敏堅守統一立場助力中央統一西域;公元1884年湖南人左宗棠倡議新疆設省,實現新疆與全國各省行政制度的統一……這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展現了中華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必然。

這份歷史的因緣,在新中國得到了有力的延續。片中記錄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湖南人王震率部駐疆在新疆重啟軍屯開展大生產;一批批湖南兒女,包括眾多女兵,將青春奉獻于此;199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對口支援新疆的重大決策,湖南省于1998年派出第一批工作隊進疆,對口支援吐魯番市建設。
紀錄片最終將視角落于當下,湖南援疆正是“文化潤疆”的生動實踐。截至2025年,湖南省已累計派出十批1363名干部人才來到吐魯番盆地,接力培育的援疆品牌“紅石榴”覆蓋產業、醫療、教育、文化全域。從“毛醫生”的親切稱呼,到湖南十八洞村與吐魯番市新城西門村的“姐妹”情深,再到如今吐魯番街頭巷尾的“湘吐情”——這些跨越山海的溫暖互動,正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新時代的鮮活體現。

歷史的顏色,從未褪去。它們沉淀在吐魯番的泥土中,流淌在世代相傳的記憶里,更綻放在今日“湘吐情深”的燦爛笑臉上。11月17日至20日22:00,讓我們跟隨《吐魯番往事》的鏡頭,看葡萄藤蔓如何結出碩果將千年甜蜜延續至今,看中華文明如何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枝繁葉茂、生生不息。